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参政履职>>提案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2-04-23 10:48:15 来源:宁波民建调研处 字体: 阅读次数:

    近年来,我市围绕转型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研究和部署,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不少成效,形成了比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但是,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企业转型升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从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看,不少企业难以找到切合企业实际的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面临“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的尴尬局面。不少企业存在转型的思维误区,存在着一定盲目性:有些企业看哪个行业赚钱就转型到哪个行业,不安心主业,盲目多元化;有些企业认为进入高科技行业等于转型升级,企业盲目追求高科技行业、贪图高科技行业的高收益而忽视其高风险,导致新兴产业同质化竞争和盲目投入;有些企业认为转型升级等于创品牌、做高端,企业的优势明明在于制造环节,本来依赖这些制造优势可以获得稳定的回报,然而这些企业不管外部环境、不管自身条件是否成熟,偏要进入自身不熟悉的创品牌领域或盲目转型进入高端市场。
    二、支持传统产业转型的导向性不强。从我市来看,目前推动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临港大工业发展的导向相对明确,而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虽然我市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从总体上看,普惠制政策偏多,面向高端产业的偏多,提倡性政策偏多,难以有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三、传统产业转型的实效性不强。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市在传统产业转型上做了一定的努力,但总体上看转型成功的案例不多,转型的实效性不强,突出表现在:一是产业集中度不够。总体上呈现企业规模小、产业分散度高、竞争力不强的现状,以价值链为纽带的上、下游产业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产业层次不高。2010年我市工业增加值率不到20%,低于全国约23%的平均值。整体上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链条短,配套能力弱,不少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三是创新能力不足。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不够快,特别是中小企业研发投入较少,研发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
    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对宁波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和坚实基础。我们认为,没有我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没有全市的转型升级;没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就没有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为此,提出建议。
    一、突出转型升级主体培育。切实改变转型普惠制,要在营造环境、鼓励培育“千军万马”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进一步突出主体培育,抓大放小,坚持扶大扶优扶强。在重点行业中确定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鼓励通过并购、兼并、参股等方式,推动大企业大集团创新品牌、提升实力、做大规模,争取一批龙头企业成为国内行业龙头乃至世界行业龙头,成为规模型、实力型、总部型、跨国型企业。推动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的关联互动,推动核心企业与区域外企业的关联互动,以产业链的延伸整合为基础,推动行业龙头企业成为产业链、供应链、技术开发、营销网络和融资担保渠道上的核心环节,形成铺天盖地的小企业围绕顶天立地大企业的局面。借鉴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农户”模式,以龙头企业的转型升级带动培育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实现互利共赢。
    二、打造转型升级共性平台。由政府为主导,加强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和保障,如公共的研发平台、设计平台、检测平台、信息平台、物流平台等,针对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加强整合资源,进一步提升功能,扩大覆盖范围,优化创新资源,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平台和支撑。鼓励推动有研发设计能力的企业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从“制造基地”向“总部基地”升级;引导企业从传统产业升级模式向全球价值链升级模式转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打造供应链管理平台,推动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供应链上的各类实体围绕平台的核心商业价值,降低运营成本及风险,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的繁荣和共赢。
    三、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围绕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完善产业发展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和集中,培育一批定位明确、特色突出的开发区和产业功能区,形成具有整合优势的现代产业集群。积极推动纺织服装、家电、汽车零部件等传统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这类块状经济的集聚优势,完善产业链的配套。积极推进现有国家级开发区、功能区的整合提升,推进产业集群内部的产业关联互动,强化优势行业产业间的关联融合,探索集约型的高端发展路径,提高产业的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实现产业的转型发展。纵深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作,促进特色产业基地成为技术创新高地,提升特色产业基地的核心竞争力。
    四、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政策对转型发展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建立转型升级的鲜明导向,综合运用产业、财税、环保、土地、金融、能源等政策手段,重点支持企业转型发展,积极推动优胜劣汰。加快转型升级的个性化政策研究,促使经济发展的政策从“普惠制”向“特惠制”转变。对符合转型升级导向的重点项目、骨干企业,在土地、能源、资金、审批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支持一批支撑产业转型的大平台、一批对产业转型发展具有强劲支撑作用的大企业、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重点企业发展。
    五、加大对转型升级典型案例的挖掘和引导。营造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加强舆论媒体的宣传和引导,化解企业怕转型、难转型的心理障碍。为了让企业吸取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政府应及时总结整理我市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正反两方面的案例,着重挖掘一批在转型发展上有鲜明特色、显著成绩的企业典型,进行持续性跟进和宣传。加大行业转型升级的研讨与交流力度,引导广大企业结合企业实际,找到企业转型升级的合适路径,给广大企业转型升级指明方向,少走弯路。

    (宁波民建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集体提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