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参政履职>>提案建议
关于构建我省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8-02-09 14:44:46 来源:调研处 字体: 阅读次数:

    中小微企业是浙江省民营经济大军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生存环境不容乐观,面临信息缺乏、办事繁琐、税负偏高、招工留才难、融资不容易等困境。为此,围绕“构建全面、专业、高效的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体系”主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浙江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

    自2005年以来,我省各地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了涵盖检测、设计、法律、产品研发、市场推广、信息服务、融资担保、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对于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融资、创业和信息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公共服务缺乏共享,服务效果不能充分发挥。各地各级政府以重大科技项目、科技三项费用、服务资金等方式投入形成了企业服务平台、企业孵化器、创业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中心以及科技研发实验设施设备等公共服务平台。这些服务平台之间互联互通不够,信息数据不能共享,服务模式不能对接,造成利用效率差、重复建设等问题,无法形成集成优势。

    (二)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当前,中小微企业对公共服务的跨部门合作、专业化分工、一揽子供给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现有公共服务平台难以有效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如一些机构人员长期不流动、服务项目过时、岗位职责不与时俱进、不能或不愿开发新的服务功能等,对企业提出的诉求不能很好处理和快速回应;一些机构服务态度高高在上、不冷不热,还有的服务机构功能退化,变成二传手,仅流转、不服务,甚至演变为变相审批、寻租。

    (三)缺乏统一、严格、权威的信息平台和窗口。大量的市场信息、政策信息、技术标准、专利、科研成果、科技情报等数据资源,分散在不同的高校、科研院所、信息中介、政府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平台手中。企业反映,政府缺少有效的链接渠道和统一标准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汇总,也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和窗口。

    (四)运行机制和考评机制有待完善。现有公共平台承建和运行管理的主体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分属不同性质的单位,责权利不够明确,平台如何有序运行,缺少政府的分类指导。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对新建平台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组织专家进行了中期跟踪评估,但尚未制定出针对公共技术平台特点的绩效考评细则。

    (五)依附性较强,独立性有待提高。如部分龙头企业内部实验室培育形成的公共服务平台,因其资金财务主要依附于原企业,因而主要服务对象仍是原企业,加上接受服务的其它企业对平台的中立性有所怀疑,导致平台服务收入的绝大部分仍来源于原有企业,未能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功能。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协调,整合服务职能。建议省、市级层面分别由省、市政府领导挂帅,牵头成立由发改、经信、财政、科技、人社、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高校等有关单位共同组成的联合机构。融合各职能部门涉及企业服务的相关资源,建立统一工作组织,落实具体承担机构,定期联合办公。逐步建立完善企业需求分析、信息发布、政府采购、绩效考核等制度,建立完善高效的工作机制。

    (二)完善服务政策,创新体制机制。研究制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的法规政策,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运作机制。政府在财政资金、项目补贴、税收优惠、场地供给等方面提供支持。对公共服务功能强、作用大的服务平台,实行地方税收优惠或返还。对平台购置重大仪器设备予以政策补贴。在平台建设中安排财政资金投入,根据服务绩效给予经营性补贴。面向中小服务机构开展融资促进、管理诊断、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教育培训、市场开拓等专业服务。

    (三)培育各类载体,构建服务网络。鼓励大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互联网公司开展服务业务。鼓励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机构)探索关联延伸服务。通过政策纽带、资本纽带、信息纽带、利益纽带,加强各职能部门、各类服务机构、各级各区域间的联系。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创新服务项目,扩大服务半径,提高管理水平,为中小企业提供直通式服务。

    (四)实施精准帮扶,提高服务质效。在服务内容上整合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做到精准对接市场,提高服务效率。可借鉴宁波的“宁海模式”,择优引进专业中介机构,针对企业需求开展专业化服务,通过构筑1:N的方式,引进同类服务机构,形成良性竞争,确保服务质量。通过向新成立企业提供服务券、提供订单式服务、定期发布企业需求清单等形式提高服务针对性。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