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动态报道>>要闻编报
宁波民建上海“探亲”之行,探出三大收获
发布时间:2020-10-21 14:11:42 来源:调研处 字体: 阅读次数:

10月16—17日,市政协副主席、市委会主委张明华率领机关支部及民建企业家协会20余人,赴上海徐汇区考察调研,并与民建徐汇区委会座谈交流。徐汇区政协副主席、民建区委会主委、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董事长张黎明参加座谈。

此次宁波民建上海之行,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下民建助力宁波主动接轨上海的一个积极动作。正如张明华所说,通过此次上海“探亲”之行,以推动宁波民建与徐汇民建进一步常态化合作交流。

此行作为2018年以来两地民建的第三次互访,宁波民建有什么收获呢?

 

“漕河泾”的改革开放密码是什么——科技创新

 

秋雨细密风乍寒,上海徐汇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宁波民建一行先后走进和家网、聚跃检测、百事通三家民建会员企业,现场考察。

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有芯片检测技术的高精专——聚跃检测,一家成立8年、从事IC集成电路第三方检测分析的专业机构,为IC设计公司、科研院所以及生产厂商提供芯片检测分析服务;也有“法律+科技”的特殊“化合”效应——百事通,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致力于“让法律成为中国人的生活习惯”,通过“法律+科技”搭建平台,汇聚整合了全国3000多家律所、35000多名律师,2015年11月实现新三板挂牌上市。窥一斑见全豹,三家企业虽然不能代表漕河径开发区整体产业,但其蕴含的高科技已动人心魄。

座谈会上,作为漕河泾开发区发展亲历者,张黎明一语道出引领发展的重要密码——科技创新,这是漕河泾开发区从1984年设立起就牢牢把握的核心理念,引进产业固然重要,但产业在历史演进中兴衰有时,变化不定,只有在科技创新上把握主动权,才能永葆兴盛。正是这个密码,让漕河泾开发区不仅成为上海科创中心都市版图中的重要板块,更成为向国内多地进行“飞地”拓展和管理模式输出的“小而强”开发区典范。

与上海同时成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宁波,在当前新发展格局中该如何立足自身,学先进,创新路,漕河泾经验,无疑是值得学习的一个样板。而作为参政党的宁波民建,也值得在调研课题中对漕河泾模式等深入研究,为长三角一体化建言献策。

 

民建与企业合建研究中心做什么——资政建言

 

“临港研究中心介绍”作为座谈交流的第二项议程,引起了宁波民建一行极大的兴趣。临港研究中心,是上海民建作为参政党组织在履行职能中贴近大局、敢为人先的一个创举。

今年4月9日,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会主委周汉民走访调研临港产业区,在与临港集团座谈交流中达成联系合作的意向。6月9日,民建上海市委会与临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个有着75年革命历史的参政党和一个知名企业,由此在课题研究、调研活动、挂职锻炼等深度合作上紧紧“握手”。7月28日,“民建上海市委·临港集团临港研究中心”成立揭牌,明确以参政议政为主要任务,通过特约研究员制度,为推动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与挂牌同时进行的临港新片区“十四五”规划研讨会上,一批特约研究员围绕临港“十四五”规划作了交流发言,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我觉得,临港研究中心需要吸纳长三角地区民建组织共同参与,凝聚多方智力资源。”向宁波民建客人介绍完情况后,特约研究员黄少鹤以个人名义热情地抛出了“招贤帖”。会场氛围一下子炸开了,宁波民建一行纷纷表达了强烈的参加意愿。张黎明随即回应,愿意为宁波民建参与临港研究中心牵线搭桥。这,为双方形成常态化深度合作机制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

 

民营企业的新发展格局定位在哪里——共生共荣

 

宁波民建此行以会员企业家为主体,全部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关心的,是新发展格局下的国际国内经济大势以及如何找准自己企业的发展定位。

传统产业如何搭上新经济快车?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起到什么作用?这是宁波民建企业家协会会长、宁波赛尔集团董事长徐平炬关心和思考的。他表示,新经济与传统经济虽有不同,但彼此需要,总部经济与中小企业体量悬殊,但缺一不可。宁波中小企业数量多,韧性强,在新发展格局中,关键是看清大势,把好自己的方向盘,在市场竞争的丛林中实现共生共荣。他希望在企业家协会平台上,与上海民建企业家形成论坛、项目、投资等多领域合作交流;在参政议政层面上,推进长三角地区的政策红利共融共享,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更优的环境。

人才引进永远是最牵动企业家心弦的一个词。浙江易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慧荣表示,创新人才汇聚上海,有意向把企业的研发中心设到上海。说到人才,张黎明向大家讲了两个小故事,他最近与两位企业家交流,一个是问字节跳动老总,选择落户这里不怕被其他知名企业“挖人”?对方回答“就是冲着他们来的,他们抢我的,我更瞄准了他们的人才”;一个是问一位会员企业董事长“人才流动的情况到底多严重”,对方回答,人才流动确实很激烈,而自己经常到园区不同的员工食堂吃饭,目的就是发现人才,找到企业需要的人才。故事生动,让企业家听之入心,更引起企业家的深思。

长三角,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战场;宁波企业家,素来以“四千万”精神著称,声名远播。此行,相信会带给宁波民建企业家新的启示,在从漕河泾经验,从上海徐汇民建企业家精神的收获中,找到一条合适的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之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