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参政履职>>理论研究
民建基层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2 11:27:31 来源:民建慈溪基层委员会 字体: 阅读次数:

引言

根据200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后备干部是各级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有关选拔标准和程序,选出德才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干部,为上一级领导班子补充干部而准备的后备人选。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是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完善和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根本要求。参照上述规定,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民主党派自身视角,为党派上一级领导班子补充干部而准备的后备人选;二是从党政干部培养视角,纳入中共中央组织部《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管理的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中的民主党派干部。就县级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来看,上述两类后备干部的外延基本重合(少数在民主党派担任领导职务或支部负责人的非在党政机关任职的党外代表人士除外)。鉴于民主党派自身后备干部的培养与纳入中共组织部门的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往往具有对象一致性、制度相关性和实施同步性,故此,本课题所研究的“民建基层组织后备干部”以后者为对象,旨在通过以民建慈溪市基层委员会为实例,总结分析民建基层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内外瓶颈和发展困惑,探究基层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规律,进而借鉴中共后备干部培养的先进做法,提出民建基层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研究样本基本情况介绍

民建慈溪市基层委员会(以下简称慈溪民建)成立于2009年7月,多次被民建中央和民建浙江省委评为全国先进基层组织和浙江省先进基层组织。现有会员111人,下属五个支部和 4个专线工作委员会,会员平均年龄48.4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01人,占91 %;中高级职称77人,占69.4%;政府机构任职27人,占24.3%;新社会阶层44人,占39.6%,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会员30人,占27%。在中共慈溪市委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无论是实职安排,还是政治安排,慈溪民建党派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会员中,副市级领导1人,正局级领导1人,副局级领导6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5人。

慈溪民建高度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将其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推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后备干部的物色、考察、培养、选拔等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后备干部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基层委员会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9.7岁,最大54岁,最小45岁。其中7人担任政协委员,1人担任人大代表,1人担任镇人大副主席。五个支部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8岁,最大53岁,最小33岁,其中担任政协委员10人。

二、民建基层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实困境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对于党外后备干部的选拔、使用和培养已经得到各级党委的重视,相关政策规定也在逐步完善,成效不断显现。但总体看党外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任用机制尚不够完善,党外后备干部在数量、素质、代表性、被重视程度、作用发挥上还远远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可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

(一)民主党派队伍自身存在先天不足

各民主党派可以说是汇聚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加入门槛也较高。但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角度看,存在着两方面的先天不足。一方面是基数小。首先,受发展规模的限制,民主党派每年发展新成员都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发展的对象也往往局限于某些领域,广泛性和多样性不足,发展优秀成员存在许多困难。其次,民主党派一般对发展成员的主体有要求,如民建作为联系经济界的参政党,要求以经济界人士为主体,据统计,民建现有会员约18.4万人,经济界人士占78%,其中企业界人士占63%,而其中大部分不具备发展为体制内党政后备干部的可能。再次,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而选择加入民主党派的人士往往政治诉求低,慈溪民建曾做过一次为什么加入民建的调查,大部分都是为了结识朋友、开拓视野、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了在政治上进步的寥寥无几,这也进一步压缩了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选拨的基数。另一方面是年龄结构偏大。受中高级知识分子、有代表性人士两个条件的直接影响,加入民主党派的人士往往在30岁以后。在党政机关等体制内工作的加入民主党派也往往有职务要求,如,慈溪民建一般要求是达到中层正职,特殊情况才可以放宽。而从目前情况看,对一个党政后备干部来说,如果超过40岁仍未能提拔,再上升的机会就很小,而慈溪民建五个支部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已达40.8岁。所以,民主党派干部在仕途发展上与中共国产党党内干部相比,在时间上处于劣势。

(二)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尚存体制机制短板

1.对民主党派干部的任用随意性较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以促进党外干部建设,但在具体的选拔程序、培养途径、任用标准上仍不够规范和明确,在关于党外干部的选拔使用上缺乏硬性约束,对配备的比例弹性较大,致使一些地方实际的政策施行中执行力度欠缺、执行随意性较大。

2.选拨上多方合力有待形成。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选拨,需在中共各级党委领导下,统战部门、组织部门、各级民主党派以及后备干部所在单位多方合力。而从目前情况看,尚没有形成责权明确、分工协作、和谐互动、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民主党派后备干部举荐力度不够。以慈溪民建为例,尽管基层委员会每年都向上级组织部门推荐优秀人才,但由于与党内干部地位的不对等,数量上往往十分有限,正职的更少。二是民主党派后备干部所在单位支持力度不足。一些民主党派后备干部所在单位党委、领导,对民主党派后备干部与党内后备干部区别对待,关心不够,认为后备干部应该“各找各妈”,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应该由民主党派关心培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一些部门的中共领导干部中,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贵党”的思想还有一定市场,另一方面也与民主党派干部“亲业务工作,疏政治学习”以及不参与本单位中共组织生活、参与党派活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职工作等多种因素有关。在上述两大问题的共同作用下,民主党派后备干部上升遭遇巨大瓶颈,严重影响了后备干部工作积极性,以慈溪民建为例,目前,该基层委员会有正、副科级(实际为股级)中层干部会员14人,部分会员的岗位多年未有变动,提拔力度严重不足,其中有1人今年选择离职下海。

3.培养上协同配合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对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管理和培养缺乏统一有效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一是没有建立相应的工作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缺乏规范的定期考核制度,民主党派与干部所在单位在考核评价上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和联动。二是对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培训主要以自办培训班、选送参加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参加统战部门组织的学习班为主,进入中共党校的机会不多。同时培训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不强,时间得不到保证,对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在职人员多、工作繁忙的特点认识不足,造成许多培训流于形式,福利式培训、完成任务式培训一定程度上存在。三是民主党派后备干部交流挂职锻炼难。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在本职工作之外的锻炼多以参政议政和本党派党务工作为主,行政挂职锻炼、换岗交流等锻炼的机会不多。工作所在单位即使有挂职锻炼机会,一般也会落到年轻人或中共党内干部身上。在干部公推公选中,有关部门也未充分考虑民主党派干部的特殊性,从而使在竞争上岗时与中共干部相比因锻炼少、阅历浅明显处于劣势。

三、相关对策建议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始终把团结培养党外代表人士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方面。2012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首次以中央名义下发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要求深刻认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握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和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做好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关键在于如何在制度层面精心设计、如何在操作层面有效落实。立足于民建基层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  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克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短板

一是要将发展对象的年轻化提上重要日程。民建基层组织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干部的吸收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降低年龄和职务标准,在深入考察、严格把关的基础上,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培养一批既年轻又有培养前途的成员,保证党派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和竞争优势。

二是民建基层组织应当进一步完善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机制。建议上级民建组织研究制定《民建后备干部管理工作办法》,对后备干部的选拨、管理、推荐等进行明确,提升“后备干部”的含金量,让后备干部成为一种党内荣誉,成为统战部门选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建议县级基层委员会争取增配专职副主委(明确副局级干部)主抓组织建设工作,将后备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列为重要工作职责,并完善日常管理、考核、推荐等相关工作机制。

三是进一步增强民建对党派后备干部使用的发言权。民建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以一个独立的主体向中国共产党推荐本党派干部的,具有一定严肃性,理应受到郑重对待。因此,建议在向地方党委推荐干部时在如何增强推荐的严肃性、权威性上作一定思考,比如,出台向地方党委推荐后备干部的管理办法,在建立一套“经党派上级组织书面审批背书同意再向中共地方党委提出”的机制,提升推荐的权威性、郑重性,在与其他民主党派竞争中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

(二)探索建立一套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选拨任用机制和举措

一是要充分考虑“年龄”的特殊性,适当放宽年龄限制。目前采用与中共党员干部统一的年龄标准要求来设置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任职期限并不合理,未充分考虑民主党派干部成长规律和年龄结构特点,导致很多辛苦培养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还没有来得及发挥作用就退下来,造成很大的人才浪费。建议适当放宽3-5岁。

二是要充分考虑“部门”的限制性,对民主党派干部在部分特定党政部门任职应适当关照。与中共干部相比,民主党派干部在党政机关任领导职务(包括中层职务)本身受到一定限制,如在组织、宣传、纪检等大多中共党委部门不能任职。因此,建议在一些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性强的部门,在同等条件下可对民主党派干部进行适当倾斜。同时适当让民主党派干部进入部分适宜的党委部门和诸如工会、妇联等群团等任职。此外,要将对民主党派领导干部包括中层干部的配备,作为地方党委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三是要充分考虑“专长”的现实性,打破党政干部任职的一些共性限制。目前,县级市管干部任免,一般都要先放到基层乡镇(街道)锻炼,任副镇长(副主任),这种机制出发点是好的,但对于专于某一领域、正职到位无望且年龄上需步步紧赶的民主党派干部却不是必要,且不利于其专长的发挥。因此,建议对这类民主党派干部可在所在本部门直接提拔。

(三)完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共同培养体系

一是进一步凝聚大力培养党外后备干部的共识。党外干部的培养需要民主党派、统战部门、组织部门、用人单位多方合力,更需要相关领导干部的重视和支持。要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以及把全社会各方面的优秀人才积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的高度来统一思想,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要破除“表现好的都入了党”的偏见,消除“安排了党外的,党内干部会有想法”的顾虑,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方针,破除内外有别、迁就照顾的旧观念,树立唯才是举、不论出身的用人思想。

二是进一步完善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机制。民建基层组织应注重对后备干部的梯次配备和分类培养,要立足从实际出发、因才适用,借鉴中共后备干部管理经验,对后备干部进行分类定向培养,如政治型、专家型、党派机关型等。同时要尽可能完善个人相关信息,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民建上级组织可指定相关的工作规范和信息表格式模板。

三是进一步完善党外后备干部评估和激励机制。要建立起中共党委领导,统战部门与民主党派共同负责,所在单位参与的评估和激励机制,对党外后备干部每年进行考察考核,广泛使用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的方法、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察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对民主党派后备干部评佳的准确程度。对表现优秀的,统战部门可借鉴中共优秀党员评选、国家优秀公务员表彰等办法,进行统一发文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疗休养奖励。对表现差或违法违规的,也可借鉴中共做法,取消后备干部资格(据中组部公布的数据,在2015年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抽查中,有698人因瞒报被取消后备干部资格),实现能进行上、庸者下,相形见绌者让。

四是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机制。在中共组织部门、统战部门培训体系之外,民主党派自身应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建议上级民建组织在实施每年的培训规划的同时,建立统一的网上培训课程平台,在对民建干部专业、从事工作、兴趣等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设置针对性更强、更丰富的课程并动态更新,后备干部每人一个账号进行登录学习,实行学分制管理。网上学习平台可作为各类现场培训的有益补充,更加适合因工作繁忙无法抽出集中时间进行现场培训的干部。

五是要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搭建更多的锻炼平台。一方面,组织部门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项目征迁、招商引智、产业平台、信访维稳等一线挂职锻炼时,应当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设定一定比例名额,在党派推荐的前提下,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用人单位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民建组织要充分用好与有关政府部门的“对口联系”工作平台,通过课题调研、建议提案撰写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形式,让后备干部有更多开阔眼界、深入了解和实践锻炼的机会。

六是要强化与后备干部所在单位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工作所在单位是后备干部成长进步的最重要推手,民主党派与所在单位沟通有效、关系融洽更容易形成推动合力。而现实中,后备干部不论在党派中还是在工作单位均是骨干力量,党派工作往往会对本职工作产生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个别情况下会引起所在单位的不满,这种情况在中层干部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民建基层组织要有效强化与后备干部所在单位的沟通,注重工作细节,如在有会议、培训、活动等情况下,尽量书面发函或与单位领导沟通,征求其意见,争取所在单位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此外,更重要的要探索建立起一套沟通协作机制,如,重大事项的相互通报、年终评先评优结果相互告知、日常表现和思想动态的定期交流等,将相关信息纳入党派和用人单位的“双向”考核,及时指出成绩和不足,使后备干部明确前进方向,健康快速成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