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参政履职>>提案建议
关于加快我市商务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8-07 16:40:55 来源: 字体: 阅读次数:

楼宇经济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经营楼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其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商业形态,在助推城市功能和层级提升、发展总部经济、推动园区转型升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商务楼宇呈现出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据统计,截止2018年3月,宁波市中心城区(奉化区除外)商务楼宇有543幢,其中,按国际通行评定标准,甲级及以上商务楼宇62幢。总商务办公建筑面积达1447.56万平方米。我市的商务楼宇虽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商务楼宇经济的发展。商务楼宇经济是服务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现代服务业所依托的重要载体。宁波作为制造业大市、强市,形成了制造业单边突进的态势,服务业发展没有得到同步推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7年仅为45%,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且近三年占比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目前,宁波经济业态仍以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为主要支撑载体,中心城区功能偏弱,城市经济发展的滞后导致了现代服务业的严重滞后,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市商务楼宇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商务楼宇总体层次不高,市场需求不足,难以形成供需两旺的景气度。目前,我市商务楼宇市场受制于高端楼宇集中度不高,呈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状况,价格水平一直低位徘徊。根据《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2017年)》数据,全国35个大中城市,2016年办公楼平均售价为16979元/平方米,而宁波市2016年度办公楼平均售价为9025元/平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全国同类城市。从租金水平看,近期我市中心城区商务楼宇的平均租金为1.9元/天·平方米,大部分租金在1.5元以下,租金总体水平仅为杭州的1/2左右。与此同时,我市商务楼宇的整体空置率偏高,中心城区商务楼宇的空置率为26.55%,其中,65幢甲级商务楼宇的空置率为15.15%,与广州、深圳、杭州相比,空置率明显偏高。

三是对商务楼宇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目前,我市还没有编制商务楼宇经济发展的专项规划,各自为政状况较为突出,导致功能趋同、业态混杂、空间布局无序,楼宇间、产业间、区块间的联动效应不明显,交通道路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商务楼宇整体价值的提升。

四是商务楼宇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目前,我市商务楼宇的管理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发改委、住建委、商务委、各区域(街道、管委会)分头负责,各管一块,造成职责的缺位和数据的缺失。商务楼宇招商政策不一,现行各区的阶段性政策招商导致入驻企业“候鸟型”趋势较为明显。老旧商务楼宇有机更新问题更难以突破。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二三产联动,加快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只有实现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确保商务楼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在服务业的发展上下真功夫、出大力气,加快推进“抢机遇、抢人才、抢项目”,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条件,加大对高端服务型产业人才的奖励补助。精准招商,瞄准“优、新、高、特”,推动现代服务业链式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甬商回归,积极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现代服务业集聚。进一步提升大都市区辐射带头功能,推进杭甬同城化举措,实现错位发展,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来拓展宁波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四大建设”,重点发展港航物流、国际贸易、金融保险等优势产业,推动发展电商、数字经济、科技研发、创意设计等高附加值的新型服务业,做大做强总部经济。

2、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升商务楼宇总体层次内涵。以现代化服务业发展趋势为导向,对新建商务楼宇要提升功能,做好项目前期的评估,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老城区商务楼宇的改造提升,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对区块内楼宇资源整合,以市场化方式提升发掘现有商务楼宇资源价值。提升城市核心区域的品位和颜值,推进商务楼宇建设的高端化、品牌化及特色化,打造名气、文气、商气俱旺的特色商务楼宇。

3、加强统一规划布局,推动商务楼宇经济协同发展。制定全市统一的商务楼宇经济发展规划,统筹各区域发展布局,明确空间发展时序,形成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相得益彰、全市统筹的楼宇经济发展格局。配套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实现快速轨道交通相连接,打造商务楼宇间的快速通道,推动区域间功能的互补和有效联动。

4、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引导商务楼宇经济健康发展。以此次机构改革为契机,明确相应牵头部门全面负责协调,以规划为引导加强对商务楼宇进行相对集中的管理与服务,全市一盘棋,加强对商务楼宇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和宏观指导,研究出台相应政策法规,引导商务楼宇经济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制定商务楼宇分级评价标准,做好日常监测、统计数据、发展指导等工作。在招商引资上,要合理分工,信息互通,政策衔接,优惠措施协同,形成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招商氛围,坚决避免区域间的恶性竞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