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参政履职>>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推进浙江省数字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3-08-09 10:38:21 来源: 字体: 阅读次数: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国际经济贸易往来逐渐增多,自贸区的建立使国际贸易往来更加自由便利,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文化交流。新冠疫情以来,为发力稳外资,浙江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动作频频,出台扶持政策,加大产业培育。例如,舟山、杭州、金华分别出台支持现代航运服务业、新电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2022年1-5月,浙江自贸试验区以1/400的全省国土面积贡献了6.2%的新增注册企业、17.7%的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达15.97亿美元,同比增长75.9%,增速超全中国平均58.6个百分点。尽管我省自贸区发展迅速,效果显著,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浙江省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金融服务业发展不充分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浙江省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还存在金融服务业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自由贸易区内金融机构较少、金融业务创新不足等方面。在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自贸区的金融自由非常重要,只有全面实现金融自由化,才能进一步推动金融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当前,在我省的自贸区建设中,金融交易的对象非常匮乏,区域内的市场难以实现资金平衡。另外,金融业务在咨询、评估、征信、安全认证等方面还存在较多困难,这直接影响金 融业务的创新。

2.自贸区管理体制不健全

自贸区的管理体制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只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为自贸区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市场主体有法可依,才能推动自贸区的长远发展。当前我省部分自贸区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全面,并且法律法规的出台存在滞后性,在优惠政策、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不足,这将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同时阻碍投资商入驻,不利于自贸区竞争力的提高。在产业结构上,部分自贸区产业结构不平衡,缺乏自身的核心产业,大型知名企业较少,中小企业竞争力不足,难以实现产业升级,进出口贸易转型也会受到阻碍。

3.中小企业人才紧缺

中小企业在整个自贸区的发展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对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给予政策扶持,推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扩大。在自贸区的建设进程中,部分中小企业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引进先进人才,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才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血液”,从而推动整个自贸区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二、加快推进浙江省数字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数字自贸区,给出如下对策建议。

1.完善数据流动管理法规

我省内各自贸区要创新跨境金融监管模式,推动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在数据经济时代,只有实现数据安全的有效,才能掌握信息化时代的话语权与主动权。要完善数据流动相关法律规则,对不同的数据信息分类别、分国家管理,利用区块链等技术进行跨境数据流动,保障数据流动的安全性和透明性。

2.加强数字基建,为数字自贸区高速发展筑路

要加强自贸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区域防控信息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同时要注重5G、 区块链等关键新技术的融合运用。推进大平台建设工作,将传统产业向基于平台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不同领域的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数字工业经济的发展,集中力量支持和培养跨领域的互联网运营平台。 

3.数字化改革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要推动实践经验的提升应用,充分应用综合保税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等成果;其次需要强化交通、物流等先导性基础产业发展,近几年义乌快递、物流全方位发展形成电商的洼地。2016年义乌市成为全国首批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着力建设国际陆港城市,积极推进“海陆空、铁邮网、义新欧、义甬舟”多位一体的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同时,推进政府制度改革,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与数字化综合改革,合并重复的职能, 推动政策一体化整合,提升工作效率。

4.探索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新模式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要鼓励发展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一方面,鼓励电商平台往全球化贸易方面发展,在其他国家建设海外仓,提高物流效率,打破传 统进出口贸易的壁垒。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智慧监管,发展以数字化为标志的新型服务,采用区块链等加密技术进行数据传递,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