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参政履职>>调研报告
关于建设职业教育高地,厚植产业技能人才基础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1-22 16:36:44 来源:民建鄞州区基层委员会 字体: 阅读次数:

一、宁波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以及存在的短板

全市现有职业(技工)院校50所,近10年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近40万人。面向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的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立足新阶段,职业教育也面临新的机遇:一是地位更加重要,新修订的职教法强调职教与普教同等重要,提出促进职教、普教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教有效贯通,使职业教育以往“末位选择”的地位发生转变。二是产业发展亟需职教支撑,宁波提出加快打造“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数字产业、高端装备、新能源及新兴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撑。三是输出的人才广受重视,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热度不断升温。

同时,促进宁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助推产业升级发展,也必须回答好三方面问题:如何更好地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虽然职业教育近年来热度不断攀升,但是相比于普通教育仍有差距。比如,办学条件相较于普通教育差距明显;“双师型”教师队伍总量欠缺;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不平衡。如何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共振?作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宁波深知职教与产业是共生共荣的“共同体”。但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产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协同性仍然不足,一些新兴产业、新型岗位、新技术等缺乏相应的专业和课程支撑。如何更多地培养技能型人才?虽然我市技能人才总量在全省位居前列,但是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对于人才数量、质量都提出新的要求。通过调研宁波18家技工院校和16家高校,每年毕业生近7万,向制造业每年输出人才仅3000余人。此外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二、相关对策建议

结合以上分析,建议抓住机遇,补齐短板,打造职业教育高地,更好助推宁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以提升办学水平为抓手。加强统筹规划。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促进教育、人社等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难点问题。构建政府统筹指导、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加快推进职业本科教育,积极支持优质高职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推动本地本科高校适度发展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建强师资力量。探索出台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实施办法,不断提升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定制化、个性化培训计划,突出教师能力本位建设。探索实施灵活的用人机制,采取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的方式,支持职业学校公开招聘行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任教。完善要素保障。设立专项资金助力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同时拓宽筹资渠道,积极探索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投入。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通过企业资本投入、社会资本投入等多种方式推进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亲产业性”是职业教育的天然属性,要依托产业办学,服务产业发展,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共振。建议:紧扣产业发展进行专业布局。立足区域实际,做好规划设计,建立健全专业发展与产业需求对接机制,重点培育对接绿色石化、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的专业(群),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同时,探索建立专业设置论证团队,加强专业设置论证,充分考量专业设置对区域发展与行业发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为职业院校开设专业提供指导。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由人社部门牵头,行业主管部门、第三方机构、重点企业等多方参与的人才需求清单发布机制,由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根据岗位需求预测情况,对相关专业进行动态调整,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三、以输出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化校企合作育人。鼓励支持职业院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支持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引导企业按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构建“分类培养、分类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础,同时构建技师型、升学型、创业型等“提升型”分类培养路径。探索借鉴“双元制”培养模式,让企业主导教学方向和培训,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辅助教导理论知识,重点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锤炼。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